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水發燃氣(603318);中國石油(601857);中國石化(600028);中海油(00883HK);新天然氣(603393);中國燃氣(00384HK);華潤燃氣(01193HK);昆侖能源(00135HK);廣匯能源(600256);新奧股份(600803);九豐能源(605090);洪通燃氣(605169)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天然氣產量;中國天然氣儲量;中國天然氣消費量
行業概況
——定義及分類
天然氣是埋藏在沉積巖內的有機物,在長期的地質條件作用下,經過復雜的有機化學反應而形成,是蘊藏在地層內的優質可燃氣體,通過鉆井開采出來。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另外還含有氮、二氧化碳、硫化氫和微量的惰性氣體。是一種清潔、低碳、高效的化石能源。按照不同的分類依據,天然氣分為如下類別:
——產業鏈剖析:天然氣產業鏈完整
天然氣產業鏈分為三個部分:上游勘探生產、中游運輸以及下游分銷,產業鏈較為完整,參與公司眾多,發展格局較為穩定。上游天然氣勘探生產相關資源集中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綜合油氣公司,其他油氣相關公司包括國新能源、藍焰股份、中天能源等。
此外,除了自身勘探生產之外還包括進口管道氣,進口LNG部分;中游運輸包括通過長輸管網、省級運輸管道等;管道制造公司包括玉龍股份、全洲管道;液化與儲運設備供應公司包括厚普股份、廣匯能源等。下游分銷主要由燃氣公司從事該項業務,燃氣分銷公司主要有百川能源、深圳燃氣、大眾公用、華潤燃氣、中國燃氣等。除燃氣分銷以外,燃氣公司主業還包括燃氣接駁、燃氣運營和燃氣設備代銷等,服務于居民、工商業等用戶。
目前,我國多數LNG企業主要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國有大型石油企業采購天然氣,少數企業如首華燃氣、申能股份依托自有天然氣開采業務實現天然氣液化、加工生產。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處在快速增長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天然氣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例如,從1970年代開始的“八三”管道工程,到后來的西氣東輸、中亞天然氣管道等重大項目的建設,顯著提升了中國天然氣管道網絡的規模和技術水平。此外,中國還大力發展了LNG產業,包括建設LNG接收站和運輸船,以及地下儲氣庫的建設,這些都標志著中國天然氣產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中國天然氣產業的發展歷程體現了從初步探索到快速增長,再到技術革新和市場國際化的轉變。中國天然氣產業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幾個重要階段:
行業政策背景:聚焦2030碳達峰目標,大力推動天然氣發展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和發布了一系列政策和規劃,支持和促進天然氣產業的發展。2021年10月26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國發〔2021〕23號),《方案》提出,要合理調控油氣消費,加快推進頁巖氣、煤層氣、致密油(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規模化開發。有序引導天然氣消費,優化利用結構,優先保障民生用氣,大力推動天然氣與多種能源融合發展,因地制宜建設天然氣調峰電站,合理引導工業用氣和化工原料用氣。支持車船使用液化天然氣作為燃料。引導企業轉變用能方式,鼓勵以電力、天然氣等替代煤炭等。
行業發展現狀
——供給端:中國天然氣儲量及產量持續增長
“十三五”以來,我國天然氣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天然氣儲產量快速增長,“全國一張網”基本成型。根據自然資源部數據,2023年天然氣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9812億立方米,其中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4155.億立方米。截至2023年末,全國天然氣剩余技術可采儲量66834.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
2012年以來,我國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2023年,全國天然氣產量2324.3億立方米,同比增5.6%,連續7年增產超100億立方米。
2022年,中國進口天然氣1503億立方米,同比下降9.9%。其中,來自土庫曼斯坦、澳大利亞、俄羅斯、卡塔爾、馬來西亞五個國家的進口量合計1215億立方米,占比81%。2023年中國天然氣進口11997萬噸(合165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9%。
——需求端:能源清潔化趨勢推動天然氣消費規模擴大
由于我國對于天然氣能源的巨大需求量,我國天然氣行業進出口基本呈現出“全進口、零出口”的格局。根據國家發改委數據2023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3945.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6%。
受“煤改氣”政策的推動、供給側改革、社會用電需求增長等政策導向和經濟驅動的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城鎮居民、工業及發電用天然氣的需求增長顯著。從消費結構來看,2023年城市燃氣消費占比增至33%;工業燃料、天然氣發電、化工行業用氣規模下降,占比分別為42%、17%和8%。
行業競爭格局
——區域競爭格局:陜西、四川、新疆產量較大,區域供需不平衡
我國天然氣生產地主要集中在東西區,消費區則主要在長三角、珠三角,導致供需不平衡。特別是產量,陜西、四川、新疆占比較高,三個省(自治區)加在一起產能超過70%。從消費量來看,江蘇、廣東、四川年消費量超過200億立方米,而產地在很遠的中西部,必須經過管網或者其他方式運輸。季節性不平衡是我國天然氣市場遇到的最大問題,此外還存在區域調峰需求不平衡、基礎設施不平衡、儲氣調峰能力不足問題。
我國天然氣主要分布在陜西、四川、新疆等地區。塔里木、四川等地區天然氣儲量豐富,為國產天然氣產能建設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整體來看,2022年四川、新疆、內蒙古和陜西省天然氣產量較高,均超過300億立方米。
——企業競爭格局:三桶油主導,競爭格局穩定
國內天然氣主要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海油等企業供應。根據各公司公告數據顯示,國內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中國石油2022年國內天然氣產量約47390億立方英尺,占比58%,中國石化天然氣產量13378.2億立方英尺,占比16%。
注:天然氣按1立方米=35.315立方英尺換算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十四五”中國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天然氣供需規模有序增長
天然氣屬于清潔能源領域是我國近年來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持續推進,全國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新增探明地質儲量保持高峰水平。未來,我國將繼續立足國內保障供應安全,推進天然氣持續穩步增長。國家能源局預計我國天然氣產量2025年達到2300億立方米以上,2040年以及以后較長時期穩定在3000億立方米以上水平。
天然氣作為最清潔低碳的化石能源,未來為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國家將積極推動天然氣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通過合理引導和市場建設,國家能源局預計202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規模達到4300-4500億立方米,2030年達到5500-6000億立方米。
——行業進入全開放、大改革、強監管、多競爭、降收益的新階段
“十四五”我國天然氣行業仍處于發展期,但將從快速發展向穩定發展轉變。"十四五"期間,對天然氣發展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氣源發展,煤炭清潔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問題是天然氣發展的主要競爭對手。"十四五"期間天然氣行業發展呈現八大趨勢: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天然氣產業供需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